2020年1月2日,上海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座谈会暨授牌仪式举行。会上选取了10家拥有代表性技术成果的民营科技企业,建设10家上海市技术创新中心。其中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被选取建设上海市抗体技术创新中心。
会上,吴清副市长为20家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授牌;市科委介绍了本市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基地建设的总体工作情况;民营科技企业代表分别发言,围绕座谈会主题,提出了中肯、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下,按照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市科委聚焦主体能力建设、创新生态构建、公平环境营造等关键环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 培育体系日益完善
聚焦民营科技企业成长需求,建立完善“创业团队→小微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卓越创新企业”的扶持与服务链。其中,2019年全市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900家,高企总数突破1.2万家。
2 创新资源向企业倾斜
近年来推动各类人才计划进一步向企业和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建立了专门针对企业人才的申报通道,如将人才计划分为创新类和创业类人才,创业类即面向企业;科技青年启明星计划设立了B类,支持企业青年科技人才;设立优秀技术带头人计划,支持建设高水平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同时,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领域,组织本市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参与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突破。
3 企业创新创业成本不断降低
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167.24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收303.75亿元。同时,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推进科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1项行政审批事项并对现行13项进行清理,完成11项行政审批事项100%介入“一网通办”同意受理平台,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5项证照名称纳入电子证照库。
4 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加快优化
全市已建各类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15家,在孵企业和团队近150家,撬动社会投资约60多亿元,带动和培育产业规模近百亿元;突出众创空间“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培育为主,引导众创空间提升服务品质和能力,全市共有39家“三化”培育众创空间,100家“三化”培育引导众创空间。
上海是我国的科技创新重镇,也是各类科技创新基地的集聚地。按照国家科技部的统计口径,上海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各类国家级基地100余家,企业正成为这些基地建设的重要主体。在沪4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有11家依托企业建设,其中2家为民营企业。在沪21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2家是依托企业建设,其中3家为民营企业。此外,全市各类市科技创新基地750余家,约20%依托民营企业建设。
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优化本市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市科委重点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领域,遴选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经全面调研和评审,试点布局建设了10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10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
一方面,聚焦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提升,选取了10家具备一定条件和行业龙头地位的民营科技企业,建设10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旨在引导民营企业组织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学科发展,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开放共享先进创新资源。
另一方面,聚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选取了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等10家拥有代表性技术成果的民营科技企业,建设10家上海市技术创新中心,旨在引导民营企业面向重点产业创新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孵化培育发展提供创新服务。
下一步,市科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做好20家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的管理服务工作,引导和支持本市民营科技企业加强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创新网络构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级和创新活力,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动力。